题记:
劳务派遣又称人才派遣、人才租赁,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劳务工订立劳动合同,由劳务工向实际用工单位提供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劳务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劳务工与实际用工单位之间。简单地讲,劳动者与其工作的单位之间不是劳动关系,而是与另一人才中介等专门单位形成劳动关系,再由该人才机构派到用人单位劳动,用人单位与人才机构签订派遣协议。
劳务派遣是我国在建立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用工形式,也是目前发展很快、问题很多的一种形式。一些用人单位热衷于使用劳务工,除了用人策略上的考虑外,也有规避责任的动机:在劳务工和正式员工之间搞区别待遇,同工不同酬;当劳务工发生工伤、疾病时,一些用人单位往往以没有建立劳动关系、与派遣机构有协议为借口,转移风险……
一个“二等公民”的心声
2010年,刚毕业的我以劳务派遣的形式,被安排到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任职,就这样开始了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对付各种劳动法规,公司有公司的办法,即使像我们这样的大型国企也不例外。
从表象看,我和周围同事领的工资相差无几,可每个月月底我必胸闷气短好几天:这时公司会将一笔数额不小的奖金打入正式员工的银行卡里。所以,当办公室的其他同事眉开眼笑地看着银行发来的提醒短信时,我的心里就不是滋味……不公平!这是我最大的感受,大家在同一个办公室,干的基本是一样的活儿,为什么我就没有奖金呢?今年7月,我终于鼓起勇气去问,领导用异样的眼神看了看我,三两句话就把我打发了:很抱歉,因为你是派遣来的,奖金以后也不会有。我倒!
至于每年年底的公司红利,我更是连想都不敢想了。每个季度,公司总会下发购物卡、购物券什么的,这也是一种福利。然而,对于我这个“二等公民”来说,这点福利也是不能奢望的。偶尔领导发慈悲,中秋节发几张月饼券,过年发几百元购物卡,那都是额外开恩。
还有件事让我担忧。由于工种特殊,我的工作有一定的危险。听说公司为正式员工都买了保险,不知道我这个“外人”有没有?
此外,派遣我来工作的劳务公司管理无序,也让我十分不安。我明明一年前就已将个人信息明确告知过劳务公司了,可上周却接到他们的电话,询问我的个人信息,说要填表格。今天张三打电话来问,要填这张表,明天又有李四来问,要填那张表格。总算问完了,忽然又来电话,说是问错人了,需要重新再问再填……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却只能敢怒不敢言。
渐渐的,在公司呆久了,也就习惯了,对不平等的待遇有时“阿Q”一番:咱是派遣来的,是“中央特派员”呢……这样心里就好过一些。是谁发明了“劳务派遣”这一用工形式,怎么那么让人郁闷呢?
(上班族小黄口述,记者整理)
调查:劳务工面临哪些“不平等”待遇?
同工不同酬,从正式员工变为劳务工,随时可能被用人单位退回,社会保险参保率低、不能参加工会……劳务工与正式员工劳动待遇不平等、权益受损无保障是劳务工心中“永远的痛”。
劳务派遣普遍同工不同酬
通过劳务派遣就业的刘阳告诉记者,去年9月,他和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协议后,被派遣到银行当大堂经理,“都说在银行工作挣得多,可是我一点也没有体会到,工作压力很大,比其他同事干的活多,工资相比他们则少得可怜。”他说,和他一样通过劳务派遣上岗的员工每月只有1000多元工资,而银行正式员工的工资是他们的好几倍。
记者采访发现,劳务派遣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普遍存在,但劳务工即使心里不平衡也只能无奈接受,因为他们毕竟不是企业的正式员工,他们的东家是劳务派遣公司。
正式员工变成劳务工
董老师在沈阳某艺术学院任舞蹈老师10多年,一直未解决编制。2011年,学校要求其与一家劳务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合同,再被派遣回学校。其主要收入就是基本工资和课时费,公积金、自采暖补贴及房补一个都没有,一个月收入与正式员工相差数千元。由于不是事业编制,董老师都不能办理教师专用食堂的饭卡,不能加入工会,逢年过节工会会员的福利也享受不了。“这些东西值不了多少钱,但让我心里很难受。”
辽宁百联律师事务所的游会荣律师表示,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在劳务工加入工会的问题上经常推诿,一方面大多数劳务派遣单位没有工会组织,另一方面很多用工单位又将劳务工拒之工会门外,这导致大批劳务工失去集体话语权。此外,劳务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权利也得不到保障。
“随意被退回”劳动争议高发
2012年3月,记者曾接到投诉人马玲的电话,她表示,2011年她与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后,被派遣到一家传媒公司担任策划,月薪5000元。2012年初,她怀孕的事被该公司获悉,该公司立即以岗位合并为由,将她退回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则给她两条路:要么主动辞职,给两个月的经济补贴;要么留下来,暂时无法安排,每个月给予沈阳市最低工资待遇。“难道用工单位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将劳务工退回到劳务派遣公司?难道劳务派遣公司仅仅因为公司无法安排,怀孕的劳务工就只能享受最低工资待遇?”马玲对此事愤愤不平。
多年来,劳务派遣都是在“三方当事人、两种契约”模式下运作的,这种三角互动关系,决定了用工单位一般总是处于强势地位,他们拥有选择劳务派遣公司的权利,拥有支付劳务派遣费用多少的权利,而这些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本来就是为了降低用工成本,减少签订劳动合同,尤其是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游律师告诉记者,一手牵两头的劳务派遣公司,本来应该是最能体现双向维护职能的,但是,他们既受制于用工单位,又面临同行的无情竞争,为了利益,公平正义的天平失去了平衡,处于弱势地位的派遣职工,自然就沦落为爹不亲娘不爱的“劳动工具”,由此产生的劳动争议也就越来越多。
现象:劳务派遣纠纷在“与时俱进”
以前只要提到劳务派遣纠纷,总是跟农民工群体联系到一起。如今,随着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劳务派遣的群体也逐渐开始向高学历、高收入的人群延伸。随着劳务派遣对象层次的变化、劳务派遣纠纷群体的扩大,关于劳务派遣的案情也随之复杂起来。劳动关系更加复杂、主体法律关系更加混乱,在加大劳动者劳动权益受侵犯可能的同时,也增加了其维权难度。
变化一:纠纷群体层次增高
很多衣着光鲜、手握高薪、出入高档写字楼的外企员工,也是劳务派遣的对象。
“以前只要提到劳务派遣纠纷,总是跟农民工群体联系到一起,可近年来,找我维权的白领越来越多。”游会荣说,2009年,她曾经经手过一个劳务派遣纠纷案件,维权主体竟是某外企的10多名员工,其中还不乏主管职位的员工。他们被该企业无理辞退,寻求赔偿时才发现,原来自己是与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合同,被该公司“派”到企业从事工作。
据了解,劳务派遣公司“招人不用人”,用工单位“用人不招人”,劳务工“两不管”……以往深受劳务派遣侵权之害的绝大多数是农民工、下岗工人、城镇失业人员等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人群,如今,随着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劳务派遣的群体也逐渐开始向高学历、高收入的人群延伸。
变化二:劳动关系更加混乱
一起案件往往涉及3到4个公司,甚至存在异地派遣,这让劳务工维权往往不知去找谁。
游律师至今仍为一起维权失败的劳务派遣纠纷案件而遗憾。
30岁的盛某,2008年被某公司招聘为销售人员,在沈阳市家乐福超市北站店专柜销售该公司产品。2009年12月,公司突然要求盛某与一个远在广州的从未听说过的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合同中明确了盛某为广州那个公司的雇员,后被广州公司劳务派遣至原公司,然后再被派至家乐福超市。2010年4月,盛某因怀孕被家乐福辞退。2010年6月,盛某申诉至沈阳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但委员会认为盛某与家乐福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一切责任不应由家乐福承担。
“一起劳务纠纷案件,涉及了3个公司,甚至存在异地派遣。复杂的用工关系让维权者往往不知去找谁。”游会荣介绍,在面对复杂案情的劳务派遣案件时,更加需要立法的细致与逐渐完善。
点拨:选择劳务派遣注意啥?
近年来,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以其成本低、用工灵活、好管理等优势,得到越来越多用人单位的青睐,部分大学毕业生也选择劳务派遣型就业。记者在人才市场采访时发现,多数大学生对劳务派遣这种方式的了解很少,有的甚至表示没听说过,那么,通过劳务派遣方式就业要注意什么呢?
找有经营资质的劳务派遣公司
有关专家表示,由于《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务派遣进行了严格规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对求职的毕业生起到了一定保护作用。特别是一些大学毕业生可以利用这种灵活的用工方式在短期内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积累工作经验,同时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以便于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由于现在用工市场鱼龙混杂,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一定要注意规避劳务派遣陷阱,最好找有经营资质的大型人才服务机构。
签合同时多留心
游律师提醒,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务派遣公司与劳务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不能少于两年,签合同时注意要有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劳动合同的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休假、工资、社保等。期间即使劳务工没有工作时,派遣公司也要以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按月支付报酬。劳动者一旦遇到劳务派遣公司违反上述规定的,应理性地利用现有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借鉴:沈阳在劳务派遣公司建立工会
“我不敢去找工会维权,甚至不敢进工会干部的办公室,不为别的,是怕被公司开除。”一位供职于某私营企业的老工人告诉记者。他原先在大连市的一家外企工作,工会主席也是当地工会派下来的,有一段时间他们发现好多人都被无缘无故地辞退了。一打听才知道,外企的管理者在工会主席办公室门口放了一部摄像头,只要是有人进去,出来时一定会被叫到一边盘问一番。时间一长,大家就算是有什么问题也不敢去工会主席那儿反映了。再后来,工会主席就被换成了企业一位高管的嫡系,完全站在了企业一方。
“上面派下的工会主席属于职业化工会干部,工资不在我这里发,也不受我的管辖,自然也不会和我一起谋划企业的未来,怎么看都像是个外人。”沈阳某私营建材企业老板王先生的顾虑在于担心工会的存在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不能让劳务工和企业双方都这么尴尬!”2011年初,沈阳市总工会向在全国都是“老大难”的劳务派遣企业“开炮”,尝试建立工会。“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一年,全国多座城市就出现了近百起不同程度的劳务派遣劳资纠纷。”谈到在劳务派遣公司建立工会的动机时,沈阳市总工会相关人士这样说。针对劳务派遣公司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市总工会明确提出了建立工会与签订集体合同同步进行的工作思路。其中,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沈阳市集体合同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的集体合同,也将是“劳务派遣”员工最为有力的维权武器。
当年3月23日,辽宁智森人才信息咨询服务公司建立党工团组织签订集体合同现场会在沈阳市大东区召开。建立党工团组织并签订集体合同“四同步”,建会与维权并重,此举在我省1240家劳务派遣公司中是第一个。
以往,由于劳务派遣工的劳动关系在劳务派遣公司,大多数用人单位只管发工资,而对劳务派遣工的政治发展、文化生活及权益维护等提不上日程。同时劳务工所在的用人单位往往把他们定位为临时用工,提职及各种福利待遇等很少被考虑到,往往导致同工不同酬、权益得不到保障。劳务派遣工没有归属感,流动性大,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对此,沈阳市总工会在2011年初的全委会上明确要求,所有劳务派遣公司必须建立工会组织,给劳务工一个温暖可靠的“家”,并选择在沈阳市最大的劳务派遣公司——辽宁智森人才信息咨询服务公司进行试点,由其所在的大东区委组织部抓党建,成立党总支;由团区委抓团建,成立团委;由总工会抓工建,成立工会组织,并同步签订集体合同。
“在工资方面,我们规定劳务派遣公司不得对用人单位支付的劳动报酬进行任何克扣。”市总工会的相关人士表示,“虽然签订了集体合同,但劳务工享有与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应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来确定。正常工作时间外,休息日及法定休假日的加班应以本人月标准工资为基数分别支付150%、200%和300%的工资报酬。”
2011年工资收入比去年增长8.1%!这条约定已经写进沈阳八成劳务派遣工人的集体合同当中。沈阳市总工会负责人在当年7月举行的全国工会组织劳务派遣工入会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表示,从年初开始全力推进劳务派遣工的维权工作,半年下来全市115家劳务派遣企业已全部建立了工会组织,超过八成、总计8.59万名劳务派遣工加入工会组织,实现了与正式工人同工同酬、同岗同权。
“由于劳务派遣属于新生事物,工会在劳务派遣公司建立工会,还属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具体的规定和制度,只是在参照原有的标准来运行。”市总工会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工会也可以作为主体替成员主张权利,但程序十分复杂且旷日持久。”工会身上这种有名少实、有职无权的状况,被游律师以及更多法律工作者看成为“先天不足,后天乏助”。不过,近期国内法学界已有观点:如设立工会干部权益保障金,以减轻工会维权干部的后顾之忧;同时将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2%向工会拨缴的经费,转换为工人直接缴纳并与工会干部的工资挂钩。而这些设计都会有助于保证工会在法律框架下的独立性能。
立法:《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应完善相关条文
201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其中也包含了劳务派遣内容。
据资料显示,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深入多个省区市对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进行了多次调研,劳动派遣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劳务派遣在部分单位被滥用,用工单位在主营业务岗位上长期使用劳务工,劳务工同工不同酬、损害劳务工合法权益等问题比较突出。“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工作岗位上实施。”游律师说,不符合规定的滥用劳务派遣,已经引起用工混乱。
“正在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中,‘逆向劳务派遣’也是一个不好的现象。”游律师说,在正常的劳务派遣中,应该是劳动者与派遣单位先签订劳动合同,成为劳务工,然后再被派到用人单位工作,劳务派遣公司必须为劳务工提供法律规定的工资保障和社会保障。而在“逆向劳务派遣”中,劳动者实际上已经在用人单位上班,与用人单位存在合法的劳动关系,但是用人单位强迫劳动者与劳务派遣机构签订劳动合同,通过将他们变成劳务派遣机构的工人,转嫁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特别是有些人在一个单位工作了数年,本来都有可能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可以享受休假权利,但是通过派遣,把劳动者的工龄抹掉了,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逆向劳务派遣已经成为一些企业规避《劳动合同法》、逃避承担社会责任的‘法宝’。”
《劳动合同法》中有12个条文、《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有6个条文专门对劳务派遣制度进行规范,但是,劳务派遣滥用并没有得到遏制。“要抓紧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界定劳务派遣的就业岗位范围,以规范劳务派遣的适用领域。对劳务派遣的‘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作更加明确的界定。”游律师对此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据了解,劳务派遣纠纷增多,与劳务派遣公司良莠不齐也有莫大关系。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条件简单,目前除了在工商部门注册外,并没有相关部门对其资质进行审核备案,导致劳务派遣公司大量出现,质量难以保证。游律师说,由于设立劳务派遣公司不需要一定规模的场地、设备、人员,如果没有监管,很可能在这一行业出现“皮包公司”,这些公司只是临时租借了办公室、三五个工作人员,不具备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能力,而只想通过劳动力的转手赚钱。一旦将来有纠纷发生,劳动者的权利难以得到保证。“事实上,正规的劳务派遣公司也期待着完善法规、加强监管。”
上一篇:劳务派遣员工社保该谁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