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召开的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工作会议
记者昨天从市政府召开的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工作会议上获悉,上海将力争用2—3年时间逐步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下半年起国有企业将率先尝试。事业单位的劳务派遣工问题则要进行具体分析,先易后难、稳步推进。(5月27日《劳动报》)“雇人不用人,用人不雇人”的劳务派遣制度曾被作为打破铁饭碗的一块“他山之石”引进,然而在这些年的实践中,劳务派遣却被不少企事业单位移花接木,异化成了“掠夺性用工”。法津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但是许多单位的劳务派遣人员既不“临时”,也不“辅助”、更非“替代”,却“被劳务派遣”。
在同一个单位上班,在同一个岗位工作,一样的工作时间,一样的技术水平,然而因为身份的不同,演绎出三六九等的身份森严、薪酬悬殊。起点不公带来的巨大收入落差,恰恰是在机会不平等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大锅饭更为极至的变异。
体制内、体制外两重天,直接的原因是用人单位为了降低经营成本、规避用工风险、维护体制内员工的既得利益。根本原因则是缺乏配套的法规,市场监管不力。指望用人单位幡然醒悟,只怕是缘木求鱼。出路在于改革,解决“双轨制”也不例外。改变“双轨制”的状况需要重新洗牌,即使不能一步到位,也应“碎步渐走”。现在上海力争用2—3年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给出了一张时间表,使公众能够更好地树立起对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信心。劳务派遣用工不仅上海有,全国其他地方都有,因此上海这张时间表,也值得更多地方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