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记者自沈阳市人社局获悉,2022年度沈阳市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已正式落下帷幕。评审过程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要求进行全封闭举行。来自沈阳市50余个事业单位、120余家企业的2310名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和来自6家企业、64名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参加了评审答辩。
据了解,本次评审工作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审过程中,评委专家们紧扣评审条件,严格审核材料,认真细致履行评审程序,确保评审质量。同时,着力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的评价标准倾向,加大对参与国际竞争、“一带一路”、新兴领域、基层一线等专业技术人才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积极性。同时,加大高技能人才扶持力度,鼓励高技能人才进行创造性劳动,侧重对人才在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方面的考察。
“近年来,为了能让更多人不错过参评机会,我们不断创新工作举措,采用跨省视频方式进行职称评审现场答辩,让那些在青藏高原援藏的同志、支援其他地区抗疫的同志等等能够按时参加职称答辩。”沈阳市人社局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这项举措又有新突破,首次采用跨国视频进行职称评审现场答辩,让公派出国在商务部援建多哥项目中从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刘刚顺利参评。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高级职称评审会云集了沈阳市多名“大国工匠”。2021年首次通过沈阳市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获评高级职称的“大国工匠”——中国黎明航发数控车工、高级技师、正高级工程师洪家光,沈鼓集团总装车间焊工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张腾蛟,此次出现在评审现场已“变身”评审专家,对来自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同行进行评审。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国工匠”王刚、方文墨,沈阳世润重工有限公司的全国劳动模范王硕等为沈阳百姓耳熟能详的技术大拿们这次也都参加了高级职称评审答辩。
记者还从沈阳市人社局获悉,从2019年开始,沈阳市率先在非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单独组建评委会,开展非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涵盖城市规划、机械、安全、建筑施工、道桥、环境保护等22个专业,不唯资历、学历、身份、帽子等条件限制评价各级各类人才,3年来,共有2520人获得高、中级职称,破解了非公有制人员与体制内人员在职称晋升方面不均衡竞争的问题。
与此同时,2021年,沈阳市在全省开创先河,在产业链企业开展工程系列技能工人职称评审,突出业绩导向,突破现有职称、学历、奖项、论文的限制,着重评价申报人创新创业能力,产业促进、市场收益、企业成长等业界贡献,在政策制定、评价标准、报审评定和聘任上岗等方面向生产一线的技能人才倾斜。6家企业、63名技能工人获得相应专业技术职称。
企业职称自主评审、非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职称与职业技能“贯通互评”……近年来,沈阳市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稳步推进、成效凸显。新年伊始,职称评审“直通车”再次开进沈阳新松机器人、三生制药和宏图创展3家科技型企业,通过企业参评人自愿申报、企业自主审核、邀请企业专家参加评委会、适当结合企业特点制定评审标准、上门为企业员工组织评审等措施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精准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