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是山西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冶金、采矿企业云集于此。频频发生的工伤事故,扯皮难断的工伤纠纷,在对众多职工生命安全、家庭幸福造成威胁的同时,也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和社会的和谐。
为了 “长治”的久安,擎着工伤保险的大旗,长治人开始了探索和登攀。
命令如山 迎着困难向前
时光回到10年前。
2003年年底,山西省原劳动保障厅下达2004年工伤保险扩面征缴任务,长治市以8万人名列任务榜前列。而与此任务相对应的,是当时长治市工伤保险工作 “四无”的尴尬现实——无机构、无办公场所、无必要经费、无工作经验。
为解决 “人”的问题,长治市原劳动保障局从养老保险中心和医疗保险中心调来了张海花、王岗、张文斌3人,从局传达室辟出2间房屋作为办公室。
虽然 “兵少粮缺”,但时任局领导的要求不打折扣:第一,8万人的任务不容商量;第二,工伤保险工作虽然起步晚,但一定要打造成精品工程。
在繁重的任务面前,张海花等人首先在全市选择30家规模较大、法人代表素质较高的企业,面对面动员。同时,其他形式的宣传发动工作全面开展起来:电视台连续在黄金时段播放市领导动员讲话;在报纸主要版面刊登工伤保险政策和知识问答;经办机构趁热打铁,进工厂、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找块空地就开讲,拉条凳子就攀谈。
点面结合的宣传发动,使长治市一时间出现了企业踊跃参保的局面。2004年11月20日,长治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81650人,提前40天完成全年扩面任务。
创新工作 管理服务上台阶
伴随着工作的快速推进,2004年,长治市工伤保险管理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出现在新的机构和队伍面前的,是新的任务和挑战。
为解决参保单位部分参保、出现工伤事故时使用冒名顶替办法骗取工伤赔付款的问题,他们颁布了《煤矿、非煤矿山、建筑企业缴纳工伤保险费办法》,明确规定,煤矿企业按年生产能力确定缴费金额,每年核定基数时一次性缴纳;建筑企业则按工程项目施工承包合同总造价的一定比例缴纳费用,工程开工前一次性缴纳。
长治市还建立了半年一检查、全年一考核的制度,每半年开展一次专项执法检查,企业不按规定参保,当场责令整改。年终则全面总结评比各区县工伤保险工作,有效调动了各地的工作积极性。
在长治市工伤保险管理服务中心,管理有条不紊,服务同样有声有色:
接到工伤事故报告要当天赶赴现场,当天作出工伤认定,当天启动住院记账医疗服务,当天赶赴医院慰问伤者和家属——这是他们的现场服务;
在伤者住院当天发放工伤职工住院手册,让伤者及家属全程监督医疗服务过程,同时派出工作人员,监督定点医院的检查、用药、出院等各个环节,全程服务伤者——这是他们的住院跟踪服务;
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轮训班和讲座,对上门办理业务的人员,坚持一杯水、一个微笑、一句问候——这是他们的热心服务。
苦练内功 精品团队如鹰似雁
张海花的办公室悬挂着1张照片。身着迷彩服的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整齐站立,上有两行红字:打造鹰一样的个人,打造雁一样的团队。
为培养出一支兼具鹰与雁素质的队伍,中心将培训、考试列为新进人员第一课,定期组织业务讨论会,工作人员常常因应该如何解决工作难题、怎样改善服务等问题争得不亦乐乎。
此外,中心还出台了不让工作在我这里延误、不让外来办事人员在我这里受到冷落、不让传达环节在我这里中断、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出现的 “四不”规定,以及用语要文明、行为要文明、执法要文明的“三文明”要求,同时引导干部职工从敬畏、感恩、知足3个方面加强内在修养,珍惜名誉与事业。
如此努力之下,雄鹰的翅膀愈发坚硬,雁阵更加整齐,工作得到快速推进,一项项成绩和荣誉接连到来:目前,全市参保单位4816户,煤矿、危化等行业参保率达100%,年征缴基金1.4亿元;中心2011年被全国妇联授予 “巾帼文明岗”称号,2012年被人社部授予“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上一篇: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不足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