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全社会都很关注。该不该延迟退休?怎么延迟?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了方向,“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对社会来说,延迟退休是应对老龄化的选择。我国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老龄化加剧。全国老龄办预测,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2.48亿人,到2050年将超过4亿人。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将导致代际之间的负担越来越不公和不可持续。从国际上看,在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下,许多国家都提高了法定退休年龄。
对个人来讲,延迟退休也能提高人力资源投资回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活得越来越久,受教育时间也越来越长。到“十二五”末,平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5岁。一般人6岁上学,读16年书,22岁工作,60岁退休,活到75岁,工作赚钱的时间,只占人生的一半。读那么多年书,个人和社会投入都不小,工作年限占比过小,会不会有点亏得慌?
延迟退休要推行,但并不意味要一下子延迟,也并不意味着要“一刀切”。
延迟退休,不妨设置一定的缓冲期。在延迟退休政策制定公布后,可以再准备几年,然后才正式实施。社会上有不少人,对延迟退休的心理准备还不是很足,消费储蓄计划也还没有跟上。设个缓冲时间,留个过渡期限,能让老百姓有一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
延迟退休,不妨温和、有步骤地推进。这也是《决定》传递出的精神,“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把握好政策的节奏,不搞一步到位,能减小政策调整对社会带来的影响。渐进式延迟退休,也是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
延迟退休还应当针对不同人群,灵活制定政策,不搞“一刀切”。对于部分行业,如蓝领阶层、体力劳动者,假如延迟退休,他们很难适应,可给其选择空间,不作强制性规定;而一些“越老越吃香”的专业技术行业,可以适当延迟退休年龄,比如医生、教师、科研人员等。至于两者之间的人群,可以建立激励机制,延迟退休后,养老金多缴多得。
积极稳妥、渐进推行延迟退休,应对老龄化,我们可以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