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服务热线:024-31688099

最新资讯

  • 公司动态
  • 政策法规
  • 求职技巧
  • 劳务派遣缘何突然火爆
    成都海华劳务派遣公司负责人冯泽海越来越忙。“现在的派遣业务‘十里挑一’都做不完,”19日,冯泽海告诉记者,“还有,就是忙于接待记者。”

      原因很简单,《劳动合同法》实施进入倒计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想通过海华“派遣”员工。劳务派遣,突然成为社会和舆论的焦点。

      有的企业

      想规避《劳动合同法》

      冯泽海用“火热”一词形容公司现在的业务,就在记者采访时,一家企业又打来咨询电话,涉及职工200人。

      四川中盛人才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兰平介绍,以前业务量很平淡,主要靠上门推销,接受劳务派遣的多是航空、石油等大型企业。今年6月《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咨询和签约的单位纷至沓来,其中中小企业越来越多。记者从公司今夏的一份业务联系单上看到,这些企业多属于餐饮、零售、科技、金融、航空等行业。

      劳务派遣起源于欧美,上世纪七十年代传入大陆,当前在东部地区发育程度比较高。石油、航空乃至中央电视台等行业和单位,在多年前就采用了这样的用工方式。在劳务派遣制度下,劳动力的雇佣与使用相分离,用工企业使用劳动者却不需要和他们建立劳动合同关系。

      “国内属于劳务派遣制度下的职工约有2500万人,成都地区应在30万人以上。”胡兰平说,今年6月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将这个存在多年的事物推上了世人关注的前台。

      “前来接洽的企业,心态是多样的。”冯泽海说,有的是出于人力成本的考虑,有的则是面对《劳动合同法》涉及的法律事务无力应对,就将人力交给了劳务派遣公司,这也是一些企业在《劳动合同法》即将实施之际,突击采用这种用工关系的原因。

      劳动部门:

      “三性”界定带来执行难

      劳务派遣业务走俏的同时,相关投诉也在增加。

      18日,广元市苍溪县邮政局职工张某给本报来电,反映自己的遭遇。她去年受聘走上该县邮政储蓄柜台岗位,并和县邮政局签订了劳动合同。12月15日,单位突然要求她与单位解除合同,同时和当地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再由劳务公司派遣到邮政储蓄岗位。据她讲,涉及此事的职工有六、七十人之多。

      张大姐反映的情况并非个案。18日,记者从省劳动监察总队获悉,该队已接到数起类似投诉。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劳动工资处副处长赵鹏飞解释,由于《劳动合同法》对“三性”没有具体解释,缺乏细则,给劳动部门的工作开展带来一定难度。

      所谓“三性”,是指《劳动合同法》中的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冯泽海认为,“三性”岗位应是非核心的岗位。但诸如金融行业柜台职员是否属于“三性”之列,市民和用人单位有不同看法。

      此前,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明显不属于“三性”的工作岗位,即使用人单位将职工批量转入了劳务派遣单位,再通过劳务派遣形式将职工派回本单位工作,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也将面临整改,最终可能还得与批量转出劳动者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

      劳务公司

      希望尽快出台有关细则

      劳务派遣公司是否接纳了明显不符合“三性”的企业人力资源业务?一位公司负责人没有正面回答。他认为,虽然‘三性’的不确定带来了业务量激增,但他也希望有关细则尽快出台,毕竟一个平稳的政策环境更为重要。

      出于谨慎,冯泽海的公司在与用人单位的派遣协议上,都注明了“企业所提供的岗位应是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的条款。